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大量的工业企业被关停并转、破产或搬迁,腾出不少遗留场地,往往涉及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废弃物污染等诸多问题。这类污染土地被称为棕地。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大量的工业企业被关停并转、破产或搬迁,腾出不少遗留场地,往往涉及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废弃物污染等诸多问题。这类污染土地被称为棕地。
除了环境媒介水和空气以外,土壤也是环境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动物、植物、人类的栖息之所,其过滤、存储、物质转换特性对水、物质循环进行平衡补偿,同时对地下水也起保护作用。土壤的污染会直接、间接改变土壤的特性和功能。土壤污染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过去在我国并未得到重视。
近年来,工业场地土壤污染事件发生多起,威胁着民众的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引起政府、公众和媒体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不少区位好的工业场地由于土壤污染迟迟得不到再开发利用,成为城市的“毒瘤”,不仅影响城市面貌,也阻碍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再利用和城市更新进程。工业企业场地污染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其修复治理后再利用既是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和选择,势在必行。
土壤修复治理措施
在土壤修复治理方面,是保护土壤的某种功能,满足未来规划用地需求,而不是对土壤进行100%的修复治理。根据土壤的污染情况,充分考虑土地未来的规划用途,分析经济上的可行性,区别对待,选择不同的修复治理方法。
(1)去除污染源,把污染物清挖后换土(Umlagerung)。如果土壤污染范围不大,地下水未受污染,该方法比较可行。不同类型的污染物会分类运送到不同级别的垃圾填埋场。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运输和填埋费用较高。
(2)隔离封闭,把污染物集中并用隔离膜封闭(Sicherungsmassnahmen)。当污染物污染比较严重,分布范围大、深,且对地下水也已经造成污染,这种情况下,对污染源进行清挖、换土费用太高,一般选择就地隔离封闭处理,阻止污染物进一步向外扩散。具体做法是:把场地的污染土壤集中在一起,堆成山丘,铺上隔离层(一种很厚的塑料膜,使用寿命100余年),以免继续污染地下水或者空气。在隔离层之上铺大约2米厚的可供植物生长的新土层,进行景观再造,改造成为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