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水环境治理的相关工程应用上,往往只注重到通过点源控制和底泥清淤的单一控源手段来进行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忽视了过程削减、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等手段并行实施。
生态沟渠
生态沟渠是指具有一定体积,由水、植物、土壤、微生物及动物组成,拥有一定生态功能的排水系统。生态沟渠对农田退水的净化效果十分显著,对退水中的N、P去除效果好,同时还具有占地面积小、可直接由农田排水沟改造、水力停留时间长、可种植经济作物创造价值等优点。
生态护岸
生态护岸是指利用植物与天然岸基土壤或者植物与土建工程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生态型护坡形式。生态护岸具备传统整体硬质化河岸物理防护作用,还保留了河水与天然岸基土壤相互渗透,与植物、微生物的交互作用,提高了河流自净能力及对污染物的截留能力,为河流水质改善的长效性提供了保证。
采用有生命力的植物根、茎或完整的植物体作为结构的主要元素,种植在边坡的不同位置,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实现稳定和加固边坡的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可以运用在土壤侵蚀较严重、土质松散、景观要求较低的郊区河段;依靠植生基质材料和植被的共同作用,达到对坡面进行绿化和防护的植物-工程措施复合护岸技术,适用于壤侵蚀较为严重,又要求能达到一定河道生态景观效果的河段。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指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基质层,种植生水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水体得到净化。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由于人工湿地建设运营成本低、去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工艺简单、组合多样化等优势使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人工湿地主要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也可以进行组合应用。在我国由于南北气候差异,需结合不同地域的环境条件及水体状况开展工程应用。
在工程应用时,人工湿地宜选用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具有抗冻及抗病虫害能力、容易管理的本地植物。人工湿地出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天然水体时,应谨慎选择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