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进步有重要的意义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2-10-19
如何进行河道生态修复建设是当前河道生态修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进步对于河道生态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道是包括河堤、护坡、河床、水体、微生物和动植物的复杂生态系统,既是防洪排涝、引水抗旱的重要通道,又是休闲娱乐和观赏旅游的场所。自从进入工业革命之后,人们一味追求经济的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加上河流管理和维护的缺失,河道普遍出现形状单一、河道结构硬化、水环境恶化、河流生态系统严重破坏、河道景观严重散失等问题[1]。然而,河道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如何进行河道生态修复建设是当前河道生态修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进步对于河道生态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原则
自然原则是河道生态修复的关键。河道生态修复材料的选择方面应尽量运用自然材料,例如,运用木桩、抛石、沉石进行护坡护岸,在河堤上采用乔、灌、草立体防护,河道内可以通过营造适宜的生物栖息环境来净化河道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河道污染的现状,缓解河道污染的问题。

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在采取因地制宜发展稳定塘、人工湿地及生物栅等处理技术的同时,应重视河岸植被建设,为水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合理空间,确保水体适合分解微生物的生存。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可以提高水域生物净化能力,从而有效控制水体污染物,使河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良性状态。

整体景观原则
整体景观原则,就是从整体景观的宏观概念出发,整体上把握河道景观的现状以及河道污染情况,将治理、修复、净化与环境景观美化有机结合,进行立体修复,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净化河流水质技术
物理修复主要是采取各种工程措施改善受污染河道的水文条件和底泥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河道生态修复的目的。目前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底泥疏浚、底泥稀释和冲刷、引水换水、机械除藻、水力调度、气体抽提、空气吹脱等技术,这些技术有目的明确、见效快等优点,但同时存在工程量大、成本高、治理不彻底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