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三原理
1.物理、化学、生物修复三种方法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土壤污染为混合污染型,一种修复方法很难对土壤进行全面的修复,因此,多种方法相结合符合土壤修复的实际需要。在传统的土壤修复中,通常是以生物修复手段为主,而将物理以及化学修复当作生物修复的辅助手段。在修复过程中,生物修复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仍需要物理以及化学修复手段的配合。化学与生物相结合的修复方法是最有效率的组合方式。例如,有机物污染严重超标的土壤,使用表面活性剂能够加快生物对有机物的吸收速度点,提高生物修复的效率。
2.激活土壤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
一定条件下,土壤生态系统对于污染土壤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当该系统的生物越多时,其过滤作用越明显,净化能力就越强。土壤生态系统利用其自身种类丰富的微生物,能够降解或者消除污染物,达到自净的目的。但是,当土壤中的有机物与重金属含量超过土壤所能包含的容量时,其自净能力的作用就会削弱甚至消失。人为的激活、强化土壤的净化作用,将其与物理、化学等外部净化作用相结合,能够大大提高生态修复的速度。激活土壤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的手段有:首先,能够在土壤中添加营养物质,改善微生物生存条件;其次,调节周边环境,创造良好的修复条件;最后,采用一定的办法将污染物的毒性去掉,减轻其对微生物的危害。
3.合理运用生态因子进行调节控制
对生态因子进行调节控制是进行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它能够强化巩固生态修复的效果,所以,在进行生态修复之前,必须考察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数据对生态因子进行调控。通常情况下,将生态因子分为生物因子以及非生物因子。其中,非生物因子是指微生物以及植物等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各种有害无害物质,例如,水分、营养物质、有害物质浓度、pH值等等。每种生物对于周围的环境都有一定的耐受性,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类物质超过了这一限度,就会影响到生物的降解作用。生物因子则指生物之间的合作。许多污染物的降解都需要多种生物进行合作,该合作包括:一种或者多种生物向其他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物质;分解不能够完全降解的物质,改善其他生物的生存净化条件等等。
生态修复三原则
1.遵循整体协调统一的原则。
在土壤污染的修复过程中,将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方法相结合,激活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与外界的净化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生态修复的整体协调统一的原则。该原则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及稳定性,便于污染土壤的修复。
2.遵循循环再生的原则。
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是资源的消耗速度的增加,这对一些不可再生资源或者自身更新速度慢的资源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再生是其发展的必要且唯一的路径。所以,在对土壤污染进行修复的过程中,降低土壤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污染物已经不仅仅是其主要修复目标,还包括对生态系统自我更新功能的恢复。
3.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区域的土壤有机物以及重金属污染的种类以及含量不同,其所需的生物修复费生物方法也不尽相同。时间、地点、空间以及环境的变化,需要不同的修复方法,具体表现为:修复的各项参数以及调控方法不同,修复的目标不同。合理的修复方法必须充分结合当地的地质、水文与气候条件,以环境、经济、社会利益相结合为前提,制定多级修复标准。
土壤污染生态修复的方法
目前,土壤污染生态修复的方法多以多种方式相组合的形式出现,具体包括:
1.动物与物理或者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据研究发现,蚯蚓与混合肥相结合用于污染土壤后,经过八十四天的降解作用后,土壤的微生物代谢作用有了显著提高,而土壤的部分有机物以及重金属含量大大降低,同时,土壤的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也有所恢复。
2.植物与动物相组合的方式。例如,接种环毛蚯蚓与黑麦草的结合能够有效的降低Zn含量,且有助于增加土壤的活性,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植物与动物、微生物的组合方式。例如,将植物与微生物修复为修复的主要手段,并以施肥以及石灰、喷灌系统为辅助手段。该方法首先对土壤污染进行基本的调查,然后通过施肥、石灰等改善土壤环境,最后通过朝阳花等植物进行土壤修复。这一方法有效提高了土壤的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