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湖泊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修复治理已经迫不及待。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大量的污染源排入、不利的水动力条件、上游水源较差、水系结构不合理、水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等。由于不同河流湖泊的污染状况不尽相同,应针对不同的污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在河道湖泊里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以达到长久高效净化水质的功能,并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生态系统的构建主要以水生动植物为主,再配合生态浮床(浮岛)、生态浮毯技术、生态基净水技术、曝气复氧技术(景观曝气)等常用的几种技术措施。
对于不能完全截污的水体,需要采用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后再排入。
生态护岸的设计随着生态理念的发展,河道护岸的建设逐渐脱离工程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的元素。根据不同情况包括自然草坡护岸、石材护岸、生态复合材料护岸等。
水下地形设计
健康的生态河道具有健全的水生动植物系统,就必须具有适宜的生境条件,水深及水下地形直接影响了该水系的动植物分布及河道的生态类型。 根据水体生态系统的水生动植物的分布及适性,河道生态建设一般分为:浅水区、深水区生境营造 水生态建设中水生动植物都需要适宜的生存条件,尤其是水生植物对于水生的需求是生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河道底质的修复是生境营造的根本,植物生长必须要有满足其生长条件的土壤,而污染河道由于长时间污染物质的累积,底质条件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对底质进行修复。一般对于底质污染不是很严重的水体,通过底质改良剂改良使其满足水生植物生长的条件即可,而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水体,由于这类水体经过长年的污染,底泥已经不能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可能需要更换全部的底质条件。对于硬质驳岸、硬质底质等不能满足水生植物种植条件的水体,需要构建种植平台或者覆土。
水生去富营养化构建技术
构建完善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物净化体系的构建和水生动物微生物体系的构建。加速河道的物质及能量流动,减少水体的营养盐富集,实现水体的自净,并保持一定的抗逆性
生态浮床(浮岛)技术
生态浮床(浮岛)适用于重度污染的水体、不具备栽培挺水植物的水体及特殊的造景需求的水体。生态浮床(浮岛)从净化效果和景观效果方面都可以较好的满足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要求。
生态浮毯技术
生态绿毯是人工圈养水生植物的一种方式,其有效改善河道的生命气息,同时,改善河道的水环境质量。
生态基净水技术(人工水草)
微生物在生态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河道、湖泊水生态修复中微生物的使用已经从最初的泼洒阶段逐渐发展到了一整套的集成技术,其中微生物的附着基的布设是最近几年水体生态修复的新亮点、新方向。
曝气复氧技术(景观曝气)
水体溶氧不足致使有机物无氧发酵产生恶臭、发黑等现象,景观曝气能有效增加水体的富养含量、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方案特点
净化效果好 生态修复技术侧重前期的预处理,前期对已污染环境的清理以及构建期间对污染源的控制直接影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效果。通过治理后的河道湖泊水体清澈见底,水质指标可达国家类水标准以上。
景观效果好 对于污染河道湖泊的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环境效益,通过构建生态河道,因其具有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变化及污染保持一定的抗逆性及稳定性,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投资费用低 由于河道湖泊的特殊性,其他工艺很难做到全面的治理整条河道,系统设备、管道、水泵、阀门等的投资费用甚至要远远高出生态系统构建成本的数倍。
可操作性强 由于河道水体具有分散性,传统工艺很难做到将水体集中处理,而生态河道构建技术是由点到面,局部构建生态系统组成整条生态河道。